公司新闻
Company News
洲际万豪先后发声,酒店备品用小瓶还是大瓶?这事儿不简单
从上海禁止酒店提供牙刷等六小件开始,一些上海的酒店正在向着更环保的方向进发。比如上海素凯泰酒店,在把六小件从客房中拿出的同时,连小瓶的备品一起不主动提供了。
同时,洲际酒店集团也宣布将要在全球84.3万间客房撤除一次性小包装洗护备品,“升级”为大瓶装的洗护用品。
万豪国际的 CEO 近日在 Linkedin 上发文说万豪要逐步将小瓶的备品更换成大瓶的。预计在 2020 年,要在北美的 1000 多处万豪物业中实现这一转变,并推广到全球 7000 多处物业中。
酒店备品的风向一下子从追求如 Le Labo、爱马仕等品牌的小而美的精品,将要转变成更为实用大瓶装。
这在酒店住客中炸了锅。
有的住客有备品情节,想将这个卫浴作为旅行与入住的纪念带回收藏;有的心态很平,觉得在入住更久就意味着更多循环浪费。
不过住客们对大瓶的最大担忧,还在于如何在使用大瓶的同时保持卫生与安全。而对于酒店的运营方,使用大瓶也会造成的产品浪费与遗失的隐忧。
其实酒店用大瓶的备品本就不是一件新鲜事儿。一些奢华品牌如安缦、悦榕庄早就让爱好度假的住客用上了大罐的备品。
我们和 8 位酒店的住客与运营者聊了聊,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。
本以为会反应激烈的住客对此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意见与看法。小瓶能拿回纪念,大瓶分量足、用量大,各有所长。
反倒是酒店的运营者,有的对大瓶抱有幻想,希望以此在环保的同时,来节约运营成本。而在自己酒店中换过大瓶的却反对说:你没法想象有些住客的用量能有多大。
似乎靠节约小罐塑料保持环保的说法,成了运营者节约成本的幌子。
面对大罐备品,很多人提出的一个疑惑是:
这会干净么?
拿安缦来说的话,备品做到了一客一换。
罗莱夏朵旗下的南京颐和公馆告诉我的就更加具体,每次会准备新的瓷瓶和沐浴露给后面的客人,回收的瓷瓶也会全面消毒清洁。
当然也有其他品牌是固定的瓶子,酒店也会每客为瓶子进行清洁。
这样看来,按照各个品牌的标准还是可以相信的。至于是否会产生沐浴用品的浪费,截止发稿时,各个品牌都没有正面回应。
Apple:我赞成换成大瓶的,因为如果住两晚以上,小瓶就不够,需要每天都换新的,这样造成循环浪费。
我用过印象最深的是 Le Labo 在香港的 TUVE。
Yaoyao:备品换成大瓶这件事其实要看具体酒店和入住客人的情况。大瓶使用可能是节省也可能是浪费。不过有些连锁经济酒店,不排除会有人把大瓶备品“拿走”的可能性。
我第一个想起来的备品是 MUJI Hotel 东京。酒店用的迷你香薰油、纸笔都是 MUJI 自己家的产品。为了预防地震,在办入住时会收到一个很精致的应急小包,里面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小工具。
Nancy:酒店备品都要换成大瓶我肯定是赞同的,这样浪费少又保护环境。除了沐浴露,洗发水和护发素,还有润肤露我习惯自己带。所以没用完的备品是肯定懒得拿走的。
备品其实我都是自己带的。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在一些潜水岛上用的备品,用本地天然植物制成的,起泡少。
Nobby:鉴于环保的初衷,把备品都换成大瓶的,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数量,但是备品的形态不是酒店不环保的主要因素;在备品上下功夫,不如多在酒店运营、与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上多用一些心思。
我印象深的是 Acqua Di Parma 克罗尼亚经典款,木质香调很好闻;在千岛湖安麓和慧心谷的别墅都碰到过。
张磊:酒店备品要换成大瓶于他而言其实还是反对的。因为说环保那干脆让客人自己带,而且说节约那到也未必,而且始终觉得不太卫生。
最近今年,我因为工作出差,几乎每周都在住酒店,对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瓶子挺感兴趣的,去年我去三亚Edition参加活动,酒店特意给房间的 Le Labo 换了个标签,起初没发现,后来看到上面印了他的名字很是惊喜。
张晓晓:在我所设计的酒店中曾经短暂的使用过大瓶。有些客人在面对大瓶沐浴产品的时候,用量会非常惊人,正在考虑换回小瓶装的。
我比较喜欢草本类型的备品,比如东京柏悦的 Aesop、伦敦宝格丽的大瓶白茶系列。
吉晓祥:备品换成大瓶,我是非常赞成的。小瓶的量少,我们运营下来发现并不好用,而且还不生态环保。如果换成大瓶的,我觉得要好很多。
胡守连:我不反对酒店换成大瓶装的。一个是比小瓶环保,而且也可以杜绝小瓶带来的浪费,如果定时清理也可以保证卫生。
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上海的建业里嘉佩乐酒店,里面的帕马之水让我印象深刻。
 

其他新闻
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938-6568888
公司名称万利Vanley
 公司地址甘肃天水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2-2017 万利Vanley 版权所有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万利Vanley 版权所有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0938-6568888  公司地址甘肃天水